炎
yán热: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炎症。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炎帝。炎黄。炎
yán热: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炎症。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炎帝。炎黄。
[①][yán]
[《廣韻》于廉切,平鹽,云。]
亦作“炏2”。
(1)火焰升腾。
(2)焚烧。
(3)热;极热。
(4)指红色。参见“炎波”、“炎萼”。
(5)盛大;猛烈貌。
(6)比喻炙人的权势。
(7)炎症;发炎。
(8)指炎帝神农氏。
(9)指太阳。
(10)《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后因以“炎”指南方。
(11)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
[②][tán]
[《集韻》徒甘切,平談,定。]
(1)指言论美盛。参见“炎2炎”。
(2)古国名。
[③][yàn]
[《集韻》以贍切,去豔,以。]
通“燄*”。通“焰*”。
(1)火光;火焰。
(2)明亮;光亮。
(3)光照。
【巳集中】【火字部】 炎; 康熙笔画:8; 【唐韻】【集韻】于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又【洪範】火曰炎上。 又【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又【吳語】日長炎炎。【註】進貌。 又【正韻】熾也。 又【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又【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又【集韻】【類篇】*于凡切,槏平聲。義同。 又【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又通焰。【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又【列子·湯問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註】炎去聲。 【集韻】本作爓。亦同燄*。◎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爲部。考證:〔【列子·殷湯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
炎:指热。焚烧,燃烧。还有一种意思是指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
◎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
土,色,24
木,彡,9
土,山,8
土,廴,7
水,女,7
木,隹,12
火,火,8
火,火,12
木,言,7
火,王,13
水,行,9
木,页,18
火,日,10
木,一,20
土,女,14
土,石,12
火,火,12
木,讠,16
水,氵,15
土,女,19
土,宀,10
水,氵,28
火,火,10
水,氵,9
木,亻,22
土,门,11
土,土,12
木,马,23
土,月,12
土,灬,11